自贸区局
首页  >  区局频道  >  厦门自贸片区税务局  >  区局动态
跨过“三道坎”,成长为业务能手
发布日期:2024-09-25 10:10 来源:厦门税务 字号:[] [] [] 打印本页 【下载】

       又是一年入职季,看到新一批“萌新”怀揣着梦想踏入税务系统的大门,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。一路走来,我发觉成为合格税务人的过程就是一个爬坡过坎、突破自我的过程。从入职时的“提问机”到成长为局内的业务骨干,我跨过了“三道坎”。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,希望能对新入职同志有所启发。

  第一道是“心态坎”。2022年8月,我加入了税务大家庭。和许多应届毕业生不同,大学毕业后,我先在一家企业工作了几年,后来才考入税务系统。入职初期,名校毕业的“光环”虽曾亮眼,却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包袱,让我担心表现不佳而裹足不前。同时,专业和工作经历与税务领域并不对口,也使得我很怕在工作中“出洋相”。

  后来,我选择了自我调整来“破冰”: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,多朝前看、向外看,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,轻装上阵;让自己“忙起来”,主动参加税法宣传、视频拍摄等活动。通过这些活动,我既展现了自己,也迅速与同事们熟络了起来。

  其间,单位也为新干部成长提供了丰富的“新手大礼包”,比如实施“鹭税有为”用才工程,推出“墩苗”实训等青年计划,让我们受益良多。所以,新入职同志可以积极利用这些平台来提升自己。

  入职后,按照市局、区局针对新入职干部的培养机制,我先后在四个科室轮岗实训,不同岗位的轮换让我快速熟悉了单位,磨炼了业务本领,治好了我的“精神内耗”。

  第二道是“业务坎”。轮岗结束后,我正式定岗在税源管理三科,从事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工作。记得分管局领导在通知我岗位安排时,特地叮嘱我:“风险应对岗的业务综合性比较强,以往通常是不会把新人直接安排在评估科室的,你务必加倍努力!”

  此后,我真切体会到了这个岗位“业务综合性强”绝非虚言。风险应对任务是以一个个“案件”形式到达的,案情细节因纳税人风险点而各不相同,不会因为你是新人就“手下留情”。

  回想起我独立负责的第一个纳税评估任务,恰巧分配到的是一户涉及税种多、待查资料复杂的企业。刚拿到情况简介时,我的脑子有种“懵住”的感觉,但我拒绝被畏难情绪束缚。通过请教同事、加班加点查询资料,我完成了评估报告。后来这份报告得到领导好评,我不禁深感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,也意识到学好业务对一名税务干部的重要性。

  第三道是“抗压坎”。2023年夏天,全国税务系统举办业务比武活动,当年新设了外语人才岗。在领导同事鼓励下,我报考了这一条线。经过初步选拔,最后脱颖而出的几乎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高手,而我作为一名非专业的“门外汉”,倍感压力。

  重压之下,我以王安石的名言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”告诫自己,设定了更加轻松的目标。同时,我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,努力营造语言环境。当时,一起上下班的同事开玩笑说:“每天跟你一起坐车,我都快不会讲中文了!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我取得了外语岗全国第4名的好成绩。

  此后,我又参加了国家税务总局“一带一路”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专项工作。将近半年时间里,经常碰到进度紧、任务重的情况。经过多次重压锻炼,我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,还收获了“意外惊喜”。得益于频繁使用外语,我趁热打铁,“跨界”考取了二级翻译资格证书。

  一次次的爬坡过坎,让我逐渐成为局里的业务骨干。这两年,我还两次参加厦门市税务局组织的公务员招录宣讲活动,分享学习成长心得,鼓励更多“青雁”加入税务大家庭。

  [作者为国家税务总局中国(福建)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税务局干部]

  分享三条学习方法:注重自学,除统一安排的课程外,还可以多渠道获取资源,找到更合“口味”的课程;以践促学,上手做一户“疑难杂症”的风险应对案例,可能相当于做了多道计算大题;以问助学,利用好“问多不丢人”的“新手保护期”,即便暂时没找到机会问也应记录下来,而且要做到触类旁通。


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